close
屈曲,患者,下肢,日常生活,手指

提問: 類風濕關節炎吃什么比較好?應注意什么? 問題補充: 医师解答: 如果早期,關節骨質尚未破壞,建議服用適量免疫抑制劑(甲氨喋呤等)控制病變進展。同時服用中藥制劑可以減少西藥服用量,減輕毒副作用,延緩病程。 活動期可配合服用少量激素緩解癥狀,但病情控制后應及時、慎重的減量。 如果病至后期,建議以中藥制劑為主,補益肝腎根本。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病因不明、以慢性進行性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造成關節軟骨、骨和關節囊破壞,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超過1/3的患者在患病8年內喪失工作能力,患病10年后50%的患者輕度殘廢,17年后80%的患者中度殘廢。康復治療日漸受到醫患的重視。本病早期確診后,除盡早使用藥物治療外,也應配合進行康復治療。長期適當強度的康復治療經影像學證實能夠明顯延緩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四肢關節損傷程度,降低患者骨質疏松的危險性,減少非甾體類抗炎藥的使用量,并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彌補常規治療之不足。綜合康復療法包括關節活動訓練、肌力增強訓練、運動療法、康復體操、日常生活訓練和物理因子療法等。一、急性期:適當休息,減少關節負荷適當的安靜臥床休息。使用鋪有褥墊的硬板床,枕頭不宜太高,讓關節處于最佳的功能位置,仰臥時前臂保持旋后位,髖關節、膝關節盡量保持伸展位,尤其是在夜間,踝關節保持零度位置。關節腔有急性炎性積液時,關節可用夾板或支架短期固定,制動時間不超過2周,且每天應解除制動數次。經治療后關節疼痛減輕,全身癥狀改善進入穩定期后即可進行適當運動。二、穩定期:應以功能鍛煉為主此時運動的目的在于增大或保持關節的活動度,維持和改進關節肌肉的功能,力求改善關節功能,同時增強體質。1.關節活動訓練(1)肩肘運動:雙手合攏,沿中線上下擺,手置枕頸部,然后移往背部,放松肩部,手作前后擺動或做圓圈運動。腕關節運動:雙手合掌五指交叉作前后運動。注意:只須雙手略交叉輕輕捏住手指即可,將手腕平放在桌上或置于溫水中。手指運動:一手幫助另一手先屈曲遠端指關節,再屈曲近端指關節和掌指關節。髖膝關節的運動:屈膝,足跟盡量向臀部靠攏,停留1min后,然后伸直,雙腿交替運動。足-距小腿關節運動:站立位,雙手扶桌,踮起足尖畫圓圈運動。(2)雙足運動:患者背靠墻站,雙足分開與肩同寬,慢慢下蹲,至膝屈曲45°~60°,然后再起立,每日1次,反復蹲起10次左右。仰臥位,雙足做“蹬自行車”運動,每日1次,反復蹬10次左右。2.肌力增強訓練仰臥位直腿抬高、膝關節伸展、雙側膝關節屈曲90°,踝關節背屈,然后下肢有意識地向膝部用力,同時直腿抬高至對側膝關節水平,在空中保持5秒,落下后放松;能輕松完成直腿抬高時開始踝部掛砂袋練習,重量逐漸增加,最大至4.0kg,每日1次,15個次為一個療程。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仰臥膝關節伸展位,有意識地用股四頭肌向近心端牽拉髕骨同時腘窩向下壓床面,開始時緩慢收縮,收縮完全后用盡全力,保持5秒鐘,然后放松。仰臥位的直腿抬高運動:仰臥膝關節伸展位,對側膝關節屈曲90°,首先踝關節背屈,然后整個下肢有意識地向膝部用力,同時直腿抬高至對側膝關節水平,在空中保持5s,落下后放松,待到能很輕松完成直腿抬高時開始踝部掛重錘練習(在家訓練時可用米或砂做成0.5kg的袋子數個),以后從0.5kg逐漸增加掛重錘時直腿抬高至對側膝關節的半高。重量最大加重至4.0kg。側臥位的髖關節外展運動:側臥,膝關節伸展位,做髖關節外展運動,在空中保持與身體平行5秒鐘,然后放下,反復數次。仰臥位的膝關節內收運動:仰臥膝關節伸展位,兩大腿間放一皮球,用力夾皮球保持5秒鐘,然后放松,反復數次。俯臥位的下肢抬高運動:俯臥,膝關節伸展位,髖關節后伸,在空中保持5秒鐘,然后放下。大腿后側肌群的牽張運動:直腿坐在床上,髖關節略外展,伸展背部肌肉并用雙手去觸一側,或以胸部貼向大腿。雙橋運動:仰臥位,雙足踩在床面上,用背部和雙足支撐,盡力抬起腰部和臀部。此動作可增強大腿后部肌群和腰部肌群肌力。3.運動療法被動運動與主動運動聯合使用。被動運動:患者將患肢固定在CPM機上進行被動屈伸鍛煉,臥床休息期間膝關節伸屈0~120°,髕關節0~90°,踝關節跖屈范圍0~40°,4~6h/d,分2~4次完成,開始角度以耐受為限,以后每日增加10°,到達一定角度后即停止。運動療法:膝關節炎癥明顯、疼痛劇烈,仰臥位做下肢等長收縮練習,持續10秒鐘,同時雙下肢交替,直腿抬高,重復20遍,1~2次/日;以關節僵硬或功能障礙為主,做下肢等張收縮練習,俯臥位,雙下肢交替屈膝或治療師手握患者踝關節處幫助膝關節屈曲,跪坐位重心下壓,借體重幫助膝關節屈曲并持續1分鐘,均反復20遍。有氧訓練可明顯改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生活質量,每人每次參加30分鐘的主動抗阻訓練,每周4次,共12周。采用跑步機進行有氧鍛煉,有利于調動患者的參與意識,增強患者活動能力和平衡力等。還有人提出的運動方法為:(1)仰臥位,伸直膝,足背曲,內旋,直腿抬高,保持此姿勢一定時間,隨著耐力增加逐漸延長。(2)令患者坐位,雙腿放松,膝伸直,開始只抬空腿,以后隨肌力增加在踝處加1~2kg重物,2個動作,每天2次,每次10分鐘。運動療法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劇烈的關節和肌肉活動。最好在康復師的監督下制定一對一的訓練方案。4.康復體操關節體操訓練:(1)指關節:雙手指握拳與手指平伸交替進行。為增加關節活動范圍,可讓患者將雙手放在一平面上,松拳時盡量使兩手貼近平面。(2)腕關節:兩手合拳,反復交替用力向一側屈伸;單手手腕作旋轉動作。(3)肘關節:手掌向上,兩臂向前平舉。迅速握拳及屈曲肘部,努力使拳達肩,再迅速伸肘,然后兩臂向兩側平舉,握拳和屈肘運動如前。(4)肩關節:一臂由前方從頸旁伸向背部,手指觸背,同時另一臂從側方伸向背部,手指觸背,盡量使兩手手指在背部接觸。(5)距小腿關節:坐位,距小腿關節分別作屈伸及兩側旋轉運動。(6)膝、髖關節:下蹲運動與向前抬運動。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0~15分鐘。 另外有人介紹一種手腕關節操,共3步:(1)按摩病變手關節及周圍組織,每個關節活動2~3分鐘。(2)手指關節運動:屈指運動:①順序為遠端指間關節→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盡量屈曲。②伸指運動:順序為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遠端指間關節,盡量伸直關節。③對指運動:將雙手拇指指尖相對,然后盡量伸直五指并呈扇形散開,按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順序做指尖對指運動。(3)腕關節運動訓練:①腕關節順時針、逆時針緩慢旋轉各5圈,每次10~15分鐘,每日2次。②雙手掌面相合,手指自然交叉,一只手輕輕用力將另一只手壓向背屈,左右交替進行,每次10分鐘,每日2次,膝關節操分2步:①平臥位,做膝關節主、被動屈曲訓練,每次5~10分鐘次,每日2次。②坐于床緣,兩腿下垂,雙足懸床,似“鐘擺”來回擺動膝關節,每次10~15分鐘,每日2次。5.日常生活活動訓練針對日常生活活動受限項目進行重點訓練,以便使患者無論在家庭或社會上都能不依賴他人而獨立生活和工作。一般來說,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易產生無所作為、對生活缺乏信心的心理。訓練維持日常生活必需的動作,使患者生活自理,可以幫助其樹立獨立生活的信心,更容易取得治療的成功。根據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受限項目重點訓練,每日2次,每次60分鐘,使其達到自理。如10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訓練:梳頭,洗漱;穿脫衣褲,解系衣扣,穿脫鞋襪;用筷子進餐;書寫;個人衛生;給手表上弦,開鎖;用匙喝水;開關抽屜;拿暖瓶倒水;開關水龍頭。上肢的訓練主要以增加關節活動范圍和肌肉力量,完成日常生活自理,如穿衣、吃飯、洗漱、做飯等。下肢訓練主要是日常生活動作諸如站立、行走下蹲、然后在助行器上下臺階等。站立訓練使肌力和耐力有所恢復和人工協助下步行。為了減輕關節的負重,采用拐杖輔助行走。6.物理因子治療各種物理療法,如熱療、蠟療、紅外線、溫水浴等,可消腫鎮痛,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吸收,減少粘連,保護關節功能,防止關節變形。7.傳統健身項目通過控制姿勢,訓練柔軟度,可以減緩關節癥狀,優化機能。有人證實,太極拳是一種具有刺激骨生長和增強結締組織力量的潛在優點的承重運動,有助于增加肘關節反力和屈肘肌力,有助于防治肘關節僵硬和上肢肌肉萎縮,特別是肱二頭肌和肱肌萎縮、骨質疏松。太極拳注重協調、均勻和平衡的動作特點。增進踝周圍韌帶和肌肉特是小腿三頭肌的力量,有助于保持踝結構的穩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saera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