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目的,境界,看山,不是,自己的

提問: 請大家給我一“棒” 問題補充: 請大家先看下面這段話,再給我一棒 “禪家最重‘了了常知’四字,吾人靜中,此心明明白白,迨至事務紛乘,此明明白白之心,消歸烏有。學力深者,事務紛乘,此心仍所明明白白,是謂“動靜如一”。然而白晝雖明明白白,晚間夢寐中,則復昏迷。學力更深者,夢寐中亦明明白白,是謂“寤寐如一”。學力極深者,死了亦明明白白,是謂“死生如一”。到了死后明明白白,則謂之靈魂永存可也。” ( 轉自愛國先驅厚黑教主李宗吾) 我26歲,一直喜歡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如止水”“動靜如一”這類話。我也一直以為,人要遇事不慌亂,任何情況下都能理智的處理問題,這樣才能成大事。就好像上面說的動靜如一的境界。 現在,我請大家給我當頭一棒吧。經過自己幾年的各種經歷,我認為現在已可以在很多處境下平靜處理為題,不會遇事緊張慌張,人也越來越平和,看待問題也越來越理智。這應該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是有一個問題我一直不曉得怎么辦。我心態越平和,我就越感覺自己以前的那種企圖心在減弱。以前自己不知者無畏,對任何事情都極有信心,現在看問題更全面了,那種信心似乎也在減少,更多了些優柔寡斷。試想,一個人要是沒企圖心,沒超人的信心,又怎能成大事呢? 我是一個想出人頭地干大事的人,請各位給我一“棒”,告訴我該怎樣調整自己。謝謝!求解。2008-02-02 16:51 提高懸賞50分 医师解答: 人生的第一個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個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個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你現在大概在第二層上有很多東西不是表面上看來那么簡單,也有自己理解的問題。佛教是出世的,有一些消極的東西,不要全盤吸收。他山之石是用來為自己所用的。再者,動靜合一的意思是動如脫兔,靜如處子,靜是為了動,靜是準備,動才是目的。處動不驚是為了更好的動。總之,學東西不可偏頗,不要被別的東西牽著鼻子走,所有的東西都是為了自己的目的而用。先說這么多吧。有知有否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saera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